您当前的位置:千讯科技网资讯正文

经济学家:网约车调价属正当市场行为

2017-09-09 15:22:34  阅读:6009 来源:新浪科技作者:王小丫
经济学家解读网约车

  “亲爱的乘客,此刻北京正被暴雨包围,我们知道您现在的出行需求很迫切,雨天行车不易,请您耐心等候车主”“雨后出门透透气,坐快车享快乐周末”。

  最近一周,北京经历了几天阴雨后,在周末迎来晴天。滴滴出行App的提示变化,或像人们的心情写照一般,经历雨过天晴。

  不过,深夜、高峰期、恶劣天气等特殊场景下的出行,似乎总是伴有“插曲”。作家六六近日发文称,自己和朋友使用滴滴乘车经常遇到加价,因为不加价时基本不需要用车,她把这种调价称为“瞎眼价格”。

  滴滴方面,调取六六反馈的专车订单信息后则回应称,当时附近的空车严重供不应求,致使订单触发动态调价,拥堵导致时长费增加。动态调价加价的费用100%归司机所有,该机制意在鼓励司机克服拥堵、恶劣天气等困难出车。

  经济学教授王福重从经济学角度肯定了这一机制的合理性。他表示,需求和供给都是价格的函数,受价格左右。当用车需求过大,涨价是一种正当的市场行为,否则不能解决迫切优先乘车的难题。

  一个城市的出行,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。目前网约车市场受政策影响,供给总量受限,尤以一线城市的缺口突出。

  回想起曾经只能靠路边招手、打电话叫车的日子,网约车为市民提供了一种新的出行选择,尽管眼下难以完全满足全天候和特殊情况的出行需求,大众仍应对此多一份耐心与理解。

  深夜、高峰期、坏天气出行多点理解

  上周五(6月23日)晚6点多钟,晚高峰遇上北京下雨,当记者打开滴滴出行App准备叫车时,自动出现了一则弹窗通知,内容是暴雨天气给乘客的紧急出行提示。

  当时看到这一弹窗内容,心里几乎咯噔了一下,想着怕是很难打到车了吧?但当记者抱着“试过再说”的心态叫车后,一分钟内便有司机接单然后致电确认上车位置。

  等待车辆到达的几分钟里,记者随手点开弹窗提示后,发现除了写有“雨天行车不易,请您耐心等候车主”的温馨提醒,滴滴还给乘客支招如何通过共享低碳出行——“选择快车拼车、顺风车,一辆车坐更多人。风雨里共乘,让更多人都能回家。”此外,还实用地附上了快车拼车攻略。

  众所周知,从最早只有出租车一种选择发展到现在,滴滴上已经有多种出行方式同时提供。选择变多意味着,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出行需要、价格接受度等因素,自由选择不同定位的服务。并且,不论严寒酷暑还是恶劣天气,都可以提前在室内叫车。

  多种出行方式中,专快车类服务,堪称提倡C2C分享经济模式的典型。然而就在近期,滴滴的专快车服务因动态调价机制引发讨论。事情的起因是,作家六六近日在其微博,发出了一篇标题为《滴滴这种流氓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?》的文章。

  六六称,自己“背着大包打车回家,因只有3.8公里,(专车)无车接单。深夜的街头,孤立无援,咬牙跺脚扫了一辆小黄车上路,骑20多分钟到家,锻炼又省钱。”

  她还提到,自己和朋友最近使用滴滴乘车经常遇到加价,甚至将这种加价称为“瞎眼价格”——下雨天加价、上下班高峰加价、近路加价、附近打车人多加价,并称“它不加价的时候,基本是你根本不需要车的时候。”

  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,也有乘客认为,碰上深夜、高峰期、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,不管叫车的时效、价格甚至是结果是否称心,都需要多一点点耐心与理解。

  特殊情况下的需求,即便换一个场景,也要有所取舍。就像深夜买东西,最近的超市已经关门,只能改为寻找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,这种时候,距离、价格都已抵不过急需要买到的需求迫切。

  经济学家解读网约车动态调价合理性

  六六的这一发声,也得到了滴滴方面的回应。

  “我们尝试还原当时订单的具体情况,核查文中的截图信息,发现订单的时间正值出行早高峰,系统预测总行程需花费42分钟,其中拥堵32分钟。当时发单附近半径3公里内共有289人通过滴滴叫车,对应的空车仅有56辆,属于严重的供不应求(上海本身也是全国运力最紧缺的一线城市),致使订单触发了动态调价,拥堵导致时长费增加。”

  回应六六时,滴滴方面通过微博同时表示,由于之前的工作做得不到位,没有和大家说明白为什么会发生动态调价,什么时候会发生动调,以及动调的钱都去哪儿了,希望借此机会一并说明。

  其中的关键信息包括:动态调价是希望鼓励司机们克服拥堵、恶劣天气等困难接送乘客,补偿司机师傅的辛苦和可能额外担负的损失。并且,考虑到司机和乘客都在移动中,对匹配的时效性要求极高,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,除了精准的调度算法,更需要市场调节的机制。

  “在供需严重失衡时,动态调价可以最大化满足出行需求,平衡乘客和司机的权益。”这点随即得到了经济学专家的认可。

  经济学教授王福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集中出行是形成早晚高峰的主因。高峰期,如果价格不上调必然造成出行拥挤,直接表现就是打车难、等待久。因此,说到底,打不到车,是低价或者与其他时段同样的价格导致的。一个常识是,需求和供给都是价格的函数,受价格左右。

  那么在用车需求过大,不可能全部满足的情况下,让谁打到车,让谁暂时打不到车,由什么决定?王福重分析称,市场的办法是提高价格。因为价格一旦提高,出行需求不太急迫或认为价格超出预期的乘客,就会选择暂时不出行或者改选其他方式。剩下的就是愿意接受提高价格的人,这部分乘客认为,即使价格提高,打车依然值,或者比其他工具要好。换言之,如果依然拥挤,等待时间长,价格将继续提高,直到供求大体相等。这就是价格机制,市场作用的方式。

  网约车总量受限感觉重回打车难?

  值得注意的是,滴滴方面强调,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,动态调价加价的费用100%归司机所有,该平台分文不取。为了在引导运力的同时,尽可能降低乘客的成本,其还对专快车动态加价都做了双重封顶:一是专快车加价不超过50%(即动调不超过1.5倍);二是最终加价金额,专车不超过59元,快车不超过29元。

  王福重则提出,涨价的收益归滴滴司机,固然是有道理的,可以提高司机出车的积极性。否则,考虑到天气不好时的出行风险和高峰堵车,不满意的不仅是乘客还有司机。不过,即使收益不全归司机,甚至不归司机,这种涨价也是正当的市场行为,因为不涨价,就不能解决谁优先乘车的难题,这是根本问题所在。

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亨利·费伯(Henry S. Farber)2015年的一项研究亦显示,下雨天难打车是市场供需不平衡带来的。

  他收集了2009年到2013年期间,纽约8800名出租车司机的载客数据,将样本和中央公园每小时的降雨数据进行对比,结果显示,下雨天出租车司机的每小时收入并没有显著增加,因为出租车乘客的单位乘车时间上升了4.8%,每小时的行车距离下降了2.4%,与晴天相比,单位时间内路上的出租车下降了7.1%。

  不过,即便明确了在特定的出行期,动态调价符合市场经济原理、有其合理性。作为一名普通乘客,最关心的仍是,打车难问题到底有无解决办法?

  关于这点,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,目前网约车市场存在供给总量受限的症结,尤以一线城市的缺口大。

  究其原因,早在网约车地方细则相继公布后,业内便预计,从业人员减少、车辆准入门槛抬高,必然推高成本,使得网约车平台无法为大众提供便利、实惠的移动出行服务,老百姓将重新面对打车难、打车贵的局面,供给减少而导致涨价不可避免。

  某种程度上,六六口中近期在上海用滴滴叫车的“不顺”经历,便是这种连锁反应的体现。从乘客角度讲,可能没有了解到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,当自己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与心理预期有落差时,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情绪的宣泄。

  满足多样化出行靠各方努力

  有经常使用滴滴的乘客评论,网约车带给她的三大出行改变:一、还没出门就约上司机,算好时间,几乎每次都是自己和司机同时到小区门口,双方都节省大量时间;二、远在千里之外,就能帮年迈的爷爷奶奶打车,来去方便且放心;三、一次出远门参加考试,到的时候很晚了,打车打不到,不过加了几十块就有车过来了,解决了大问题。

  记者也了解到,在网约车新政的要求下,大量不符合新政规定的车辆都不得已被很多平台清退,在供给减少的前提下,滴滴们一直不停地摸索和尝试,如何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体验,鼓励人们错峰出行,减轻高峰时段用车压力。

  人的心情都有好有坏,何况天气和路况。一个小插曲是,“雨后出门透透气,坐快车享快乐周末”——北京连续几天的阴雨过后,打开滴滴出行App又有了新提示。

  回想起曾经打车,除了路边招手就是打电话,如今不出门,动动手指就能提前叫好车,其实已是一种质变。而从服务效率和体验的进一步升级,只凭出行平台的努力远不够,少不了的司机和乘客的共同理解与配合。

  记者 赵娜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